“体育外卖”兴起,安全与监管成关注焦点
随着手机下单的便捷,如今“体育外卖”服务悄然兴起,它并非带来美食,而是送上门的体育课程。这种针对青少年及幼儿的上门服务,提供定制化体适能培训和中考体育提分,因其灵活性和便利性受到家庭欢迎。然而,随着这种新兴服务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其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省去接送的繁琐,定制课程上门服务更受欢迎。7月24日,体适能教练邵路安在台州市椒江区为10岁的小壮提供了一堂“体育外卖”课程。小壮的母亲胡女士表示,这种服务方便、安心,避免了接送孩子的烦恼。
“体育外卖”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兴起后,也逐渐在台州等地普及。邵路安透露,自4月起,他与两位朋友组成的团队已服务多名学员,通过网络短视频吸引客户。
相比一对一私教,小班教学更具性价比。杭州市萧山区的张女士与三位家长共同为孩子订购了“体育外卖”套餐,每人每周三节课,平均每人单节课费用不到100元。
据悉,“体育外卖”的教练多为兼职,他们通过网络平台接单,灵活度高。邵路安表示,上门授课几乎零成本,收入为净利润。
然而,随着“体育外卖”的火爆,服务标准和监管机制亟待完善。目前,教练需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资格证书,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消费维权困难,监管体系缺失等问题仍待解决。
业内专家指出,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需要监管部门和平台不断完善服务标准和监管机制,引导从业者规范运营,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记者 杨千莹 陈久忍)
来源:钱江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利于普法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青海普法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